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:61120190002
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9-63907152
2025-06-10 14:49:38 來源:西安市第十七中學
分享到陽光訊(記者 梁永飛)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學的教育星河中,“拾·起” 文化符號如皎皎明月,以諧音之妙暗合校名,更寄寓拾取真知、向光啟程的美好愿景。“拾光起志,篤行致遠” 的辦學理念,恰似溫潤的春風,吹拂著校園的每一寸土地。如今,以 “拾尋身邊的教育家精神” 為帆,起航這場意義非凡的探尋之旅。校園中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,正以匠心守望講臺,用情懷滋養心靈。一同走近他們,聆聽教育故事,汲取奮進力量,讓教育家精神在十七中薪火相傳,照亮學子成長之路。
教師簡介
趙惠敏,女,中學一級教師,1996年畢業于漢中師范學院生物系,獲理學學士學位。 1996年至今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學從事生物教學工作。任教期間獲獎情況:教育論文:省級1篇;教學設計:市級3篇,區級1篇;賽課:區級4次,大學區2次,校級1次;承擔未央區課例研討公開課:2次;主持完成市級小課題1次、區級小課題1次,校級課題多次;擔任未央區第二屆136青苗工程指導教師,先后被評為校級“德育先進個人”、“中考優秀教師”、“學科成績進步獎”等。在西安的一所普通初中,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初中教師,她用29年的時光,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,把晦澀的生命科學知識,化作照亮學生成長之路的璀璨星光。把三尺講臺變成孕育希望的園圃,用執著與熱愛書寫育人篇章。她,就是西安市第十七中學生物學教師——趙惠敏老師。
妙趣課堂:讓生物學知識“活”起來
生物學科包羅萬象,從微觀的細胞結構到宏觀的生態系統,從生命的起源進化到遺傳變異的奧秘,每一個知識點都蘊含著無盡的魅力。趙惠敏老師深知,要讓學生真正愛上生物,學好生物,關鍵在于把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。
為此,她精心準備每一堂課,廣泛收集教學素材,并巧妙結合生活實例,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,為學生打開一扇扇通往奇妙生物世界的大門。當她講述細胞的生命活動時,仿佛帶領學生置身于微觀的奇幻之旅;剖析生態系統平衡時,又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脆弱;講解遺傳和變異時,則如同開啟生命密碼的神秘寶匣。在她的課堂上,每一個知識點都不再枯燥,而是化作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,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汲取知識、啟迪思維。實踐育人:讓生物學課堂“動”起來
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,趙惠敏老師深諳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的道理。她充分發揮生物學社團的作用,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、極具啟發性與實踐性的活動。
在葉脈書簽制作中,她引導學生用牙刷輕刷葉肉,當葉片脈絡的透明骨骼——葉脈顯露出來時,她笑著對學生說:“這不是手工課,是細胞在教你們寫情書。”簡單的一句話,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,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植物結構的精妙。在植物拓染課上,葉片及花瓣細胞液在布匹上綻放成寫意山水;“植物色素密碼破譯行動”中,花青素遇礬變色的化學反應,讓學生感受到生物與化學的奇妙交融。在艾滋病日,她設計的“換水游戲”,通過數十個透明水杯串聯成的傳播鏈,將原本抽象的病毒傳播規律直觀地展現出來。當碳酸鈉溶液與酚酞試劑相遇,將病毒軌跡染成玫紅色漣漪時,學生們在沉浸式實驗中,深刻理解了艾滋病傳播的特點。2024年12月,她在未央區理化生教師實驗操作技能大賽中榮獲二等獎,這份榮譽正是對她多年來扎實開展實驗教學的最好褒獎。薪火相傳:讓教育事業“暖”起來
在專注教學的同時,趙惠敏老師還積極投身教育教學研究,努力推動生物學科教學的創新發展。她深知,教育事業需要與時俱進,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,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。
她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,與同事們分享教學經驗,共同探討教學難題。先后主持市、區級小課題,深入研究生物教學的新模式、新方法,并兩次在全區進行課例交流分享,得到了同行們的高度認可。作為未央區第二屆136 青苗工程指導教師,她與青年教師結成幫扶對子,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經驗和技巧。在她的悉心指導下,青年教師快速成長,在教學比賽中嶄露頭角,成為各校生物教學的中堅力量。
二十九載時光流轉,趙惠敏老師從一位青春洋溢的青年教師,逐漸成長為桃李滿天下的資深教師。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真諦——不問浮名,但求無悔。在教育的舞臺上,她終以默默耕耘的姿態,將知識的火種傳遞給一代又一代學子。一位真正的好老師,或許不會站在聚光燈下,但一定會化作溫暖的星光,永遠閃耀在學生的記憶深處,照亮他們前行道路。